
环保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及原因,使幼儿初步认识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品质。
教学准备
- 材料准备:
- 1.25升可乐瓶剪成2段(用于污染检测)、
- 物联网过滤器、污水过滤器,
-
纸张、胶水、滤纸、过滤板等。
-
资料准备:
- 相关的水污染和清水对比图及污水处理厂的情况。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实地考察熊耳河
目标:
- 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寻找污染源。
-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能力。
步骤:
- 出发前交待问题
-
教师说明今天要观察被污染的熊耳河,询问幼儿对水污染的认识和理解。
-
考察污染源
- a. 观察河水特征
用可乐瓶剪成的2段放入熊耳河,观察河水的颜色、气味等变化情况。 -
b. 寻找污染源
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白色泡沫的来源,发现是工厂排出的废水,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和洗菜水等。 -
走访熊耳河附近居民
-
采访一位老住户,了解河水污染带来的危害:臭味、苍蝇、蚊子乱飞、树木枯死等。
-
小结污染问题
- 教师总结污染原因,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二:流动的水实验
目标:
- 了解污水净化的方法及过程。
-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步骤:
- 准备材料
- 装有污水过滤器的小型净化设备(可使用泡沫桶模拟污水),
-
操作板、胶水等。
-
流动实验
- 用可乐瓶剪成的滤纸和滤纸,模拟污水经过过滤后的效果。
-
教师示范实验操作步骤:加入污水、过滤网、胶水,观察沉淀情况。
-
动手实践
- 倾盆或瓶子作为污水源,用滤纸进行过滤,记录现象(沉淀物或浑浊水)。
-
根据小结的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污水净化的过程。
-
讨论与反思
-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污水经过过滤可以去除大部分杂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水污染问题,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活动三:实地考察污染源
目标:
- 了解污水中有机废物的来源。
- 培养幼儿保护水源的意识。
步骤:
- 观察污染源变化
- 将污水倒入可乐瓶,观察颜色和味道的变化。
-
观察白色泡沫在污水中的扩散路径,发现这些泡沫是工厂排出的废水,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和洗菜水等。
-
采访居民
-
教师采访一位居民,了解河水变脏后对生活的影响:每天必须用手捂住鼻子,避免靠近河岸边;夏天难以游泳,因为水中浮着许多细菌;居民们不经常清理污水池。
-
总结污染影响
-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到污染不仅损坏环境,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引发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活动四:讨论保护水资源
目标:
- 分析污染源和净化方法。
-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步骤:
- 提问与对话
- 教师问:“为什么河水变脏了?”引导幼儿思考污染的原因。
-
通过分组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发集体反思: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护水源,共同维持这个美丽的环境。
-
快速联想
- 帮助幼儿快速回忆自身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并分享想法。
活动五:分工合作
目标:
- 发展幼儿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步骤:
- 分组合作
-
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讨论污染源、净化方法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
展示与交流
- 每个小组在黑板上制作一份小结,包括污染源、净化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分享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们将全面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学会保护水源并参与环保活动。每个环节都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环保故事《小鱼的故事》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
-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 让幼儿理解污染对水体和动物的伤害。
- 探索“从生活细微处开始”的环保实践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培养环保意识;通过故事学习污染的危害。
- 难点:明确水污染如何损害鱼类和环境。
三、活动过程设计
(一)引入角色,讲解故事内容
- 教师引导:带领幼儿观察课件中小鱼在长江中的自由生活,疑问:为什么它们死了?并引导幼儿找出主要因素——污水污染。
- 图片展示:播放“黑猫警长”查办笨笨熊工厂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二)讨论与交流
- 提问环节:
- 师生互动:提问如:“为什么小鱼会死?”“污染对鱼类和环境有什么伤害?”
- 角色问答:
- 联系故事中的人物:黑猫警长、笨笨熊、小明等。
- 讨论:笨笨熊工厂排出的有毒废水导致污染,是否正确?
-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想象如果笨笨熊停止污染,小鱼会不会存活?
(三)互动游戏与讨论
- 环境清理比赛:
- 提供材料:水杯、水瓶、吸管等。
- 比赛规则:让幼儿用吸管清理水杯中的污水,记录清理过程中的困难。
- 角色扮演比赛:
- 师生互动:让幼儿扮演主角黑猫警长或小明,模拟处理污染水源的情节。
- 情感交流:
- 学生表达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建议。
(四)活动总结
- 教师总结: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角色 recap:让小明、大灰狼、小红回到课堂,讲述他们如何帮助污染水源的故事。
- 反思环节:
- 师生互动:提问如:“你们觉得笨笨熊的做法对不对?”“如果现在可以做一次, Would you do it?”
- 活动延伸:布置班级清理污染水池的活动。
四、教学反思
- 活动效果:幼儿在参与讨论和互动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并学会了初步的环保方法。
- 互动性高: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环节,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度。
- 生活化:故事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降低了学习难度。
五、后续延伸
- 提供更多污染水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水污染对海洋的影响。
- 组织“环保小实验”活动,如制作透明容器记录水质变化。
- 通过绘画创作,让幼儿将环保理念融入画作中。
希望这个方案能帮助您设计出适合的环保故事课程!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请随时告知。
三)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幼儿播放附近的没受污染的和受污染河流的录像。然后出示图片,讲解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森林严重砍伐。
2、农药和化肥。
3、工厂的废水。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染的水给幼儿做比较,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区别和危害。
(4)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让其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如:
(1)节约用水。
(2)爱护花草树木,在植树节的时候多植树。
(3)建议父母使用环保物品,并教导他们要有环保意识。(例如垃圾分类处理)。
(5)活动延伸:开展“环保宝宝”竞赛活动。
环保教案19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可以升息的地球,然而这个地球正被人类制造出来的污染物所威胁着。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水,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水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水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水”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保护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 1、知道水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珍惜水资源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 2、迁移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