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B不给分。(A、“为全篇定下悲剧的基调”说法不正确。B、“都是恐慌病的表现”说法不正确。E“充满强烈的暗示性”的说法不够具体。)
(2)作用:渲染白杨树生长之快和树上鸟儿之乐,烘托了人们住上楼房的高兴心情;表明美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精神的愉悦作用,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引出故事的另一个对象鸟儿,为下文老人要鸟、儿女捉鸟作铺垫。
(3)患有恐慌病,孤独寂寞,令人同情,又固执、自私甚至有点残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鸟儿的痛苦之上。(3分)
(4)①小说通过对老人灾后患上恐慌病的叙写,告诉我们灾后不仅要重建家园,还要关注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②小说通过叙述老人与鸟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灾害产生的根源,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灾害再次发生。(3分)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