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响水河的年轮》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古城熊岳,城南有一河绕城而过,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响水河,因为它守着这城,也被称为熊岳河。它在辽东,西向渤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传说,那条河是望儿山母亲肩上的一条飘带,连着母亲身上的血管,儿女们依恋响水河就像依恋自己的母亲。仿佛是一种古老的仪式,古城的人们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要到响水河边去亲近,沿着繁花锦簇的甬道和垂柳拂面的河堤下到河边,掬一捧水洗把脸,或者洗洗手,作为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响水河两岸曾发现很多古城遗址和墓葬群,大部分是汉魏时期或更早期的。严格地说,这些古城不能称为真正的“城”,只是驻扎军力和囤积军用粮食和武器的营垒。军队撤退,只剩下营盘,这些城堡也就废弃了。真正发展起来的只有熊岳。
江河孕育文明。响水河孕育的熊岳平原,土肥水美,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便于农耕,又提供了便捷的航运交通和生产、生活用水。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母亲河的孕育。响水河两岸沃野,历史上曾属渤海国。渤海国后为契丹所灭,又属“辽”。熊岳城是辽代卢州遗址。
响水河河水清澈,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有着柳暗花明的迷人景致,从杨运山区的老帽山出发,奔腾欢笑一路歌唱,穿过“老鳖把门”的水口,河面开阔了,歌声更加悠扬,清澈的河面倒映着夹岸的半山上的一片片果园,熟透的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挂了满树满坡,紫色的李子,淡黄的鸭梨,如珠的葡萄,争相夺目个个耀眼。顺着山势从高到低,还有笔挺的针叶松,摇曳的老槐树,高大的钻天杨,一直到河岸上的.垂柳……天上明净无云,阳光明亮而温暖,与古城相依相伴。清代诗人魏燮均在《早发熊岳》中写道:“道出衫卢郡,分途趁晓行,村烟烘树色,沙路滞车声。流水曲围郭,乱山高护城,前峰白云动,似欲酿新晴。”真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前些年,我到熊岳,住在响水河的右岸。每天清晨,我到河边散步,雾还在河面上不肯走开,河水显得那么朦胧。许久,山边爬起一轮红日,一会儿就把萦绕在河面上的雾驱赶得无影无踪,响水河像一位刚刚苏醒的睡美人,由沉寂开始梳妆打扮,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黄昏,我曾领着女儿到河边的树林玩耍,响水河更富有诗意,柔柔的光泻下来,给河面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清波将金黄击成碎片,光片随着河水漂淌,那么迷人,那么令人陶醉!蓦地,落日像一个烧红铜盘掉进了响水河,河面也被烧得通红,是那样柔美,女儿竟忍不住磨我领她去摸一下。然而,我没有答应女儿的请求,响水河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太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休止的注入,使母亲河的血液充满了毒素,大量的建筑取沙造成河道坑坑洼洼,使母亲河的血管布满了瘢痕,我面对母亲河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本文叙写了作者两次探访响水河的所见所感,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这条母亲河的热爱和深深的眷恋。
B. 本文思路清晰,采用纵向叙述的方式,讲述着响水河的历史和今天,体现出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C. 自古至今,响水河河水一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绿草清新,有着柳暗花明的迷人景致。
D. 第⑥段中“落日像一个烧红铜盘……河面也被烧得通红”,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出黄昏的柔美。
E. 本文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语言运用上追求质朴平实,通俗易懂.
```
分析与回答
(1)选AD项最恰当:
- A 通过两次探访描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河的深深眷恋,符合题意。
- D 则进一步解释了落日的描绘手法及其表现黄昏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
(2)响水河的特点:
响水河具有以下特点: 1. 历史悠久: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魏时期。 2. 土地肥沃:在辽时代形成,为母亲平原提供了基础条件。 3. 环境优美:清波荡漾、绿草清新,柳暗花明,符合自然规律。 4. 发展迅速:是熊岳平原的重要部分,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
(3)段落分析:
- ①描绘了响水河的迷人景致和壮丽山水画卷;
- ②通过纵向叙述展示了响水河的历史和现状;
- 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的眷恋;
- ④分析了 pollution问题并提出了自身的责任感。
(4)作者愧疚与自责的原因:
作者既未能保护好母亲河,也未妥善处理相关责任人的行为,导致严重污染。这源于他对自然关系的疏远和不正向的一面。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