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声之古诗词趣谈
甲:好久不见最近忙什么呢?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甲:“那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甲:带“一”的。
乙:“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
乙:“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
乙:“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
乙:“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
乙:“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
乙:“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
乙:“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
乙:“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
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甲:带“百”的。
乙:“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
乙:“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
乙:“”万里长征人未还。
甲:马马虎虎吧,花中四君子每个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
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花中四君子每个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小菜一碟。
甲:写梅的。
乙:宋朝王安石写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写兰的。
乙:宋朝朱熹写的《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甲:写竹的。
乙:唐朝白居易写的《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甲:写菊的。
乙:宋朝陆游写的的《新菊》:“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见菊花开。莫言冷落西风晚,也有飞飞小蝶来。”
甲:哇塞,你太有才啦!
乙:那里,那里,你问的这也太小儿科啦。
甲:那你研究最多的是什么?
乙:改诗呀!
甲:怎么改呀?
乙:杜牧的《清明》你听说过吗?
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对,我能把它改写成“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二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单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无言诗”、“词”、“小剧本”……。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